第 560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虚与实,真与假----风口上的“人工智能”


从来没有一个技术领域,像人工智能这般在短时间内集聚了如此多的利好,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从AlphaGo与李世石的那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机对战”开始,这个已经存在多年的行业又被彻底推上了风口。市场预判在前,政策跟进在后,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袭来,这次产业终于进入了爆发的前夜。但越是火热的地方,越是要冷静思考。这个产业里的虚与实,真与假,需得明辨,才能前行。

“高烧”与泡沫

 

2017年被定义为“AI元年”,实在不为过。在这一年,如果你翻遍发布会主题,那几乎都只有一个词—“人工智能”。2017年7月,百度打破每年两场“例行发布会”的惯例,召开了一场人工智能发布会,可容纳5,000人的国家会议中心摩肩接踵,百度总裁陆奇从头讲到尾,董事长李彦宏亲自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五环,百度宣布ALL IN AI。


同一天,阿里巴巴在北京发布了一款名为“天猫精灵”的AI智能音箱,随后这款音箱在“上海双创周”等各大展会出没,明显成为阿里系今年力推的产品。产品背后,阿里巴巴更加在意的是其背后搭载的AI系统,这也是阿里云多年来的心血汇聚。


同一月,老牌PC巨头联想在上海召开了一场让世界充满AI的发布会,更是一口气推出了多款AI产品,联想CEO杨元庆甚至放言:“联想的使命,是要成为这一轮由AI驱动的智能变革的推动者和赋能者。”其他巨头也没闲着:腾讯成立了AI LAB,拉着一众车企组建了“汽车AI生态”。小米发布了AI智能音箱,与电视、手机“三个入口,一个小爱”;京东成立Y事业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驱动零售革新,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全部调转车头,把自己变成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数量也在急速激增,资本快速进入。据笔者的统计,大陆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规模约为26亿美元,大陆目前获得融资的标杆人工智能的企业已超过350家。


大陆在人工智能上的热度,已经可以用“高烧”来形容。然而,当任何一家公司言必提AI的时候,人工智能行业就有出现泡沫的嫌疑。


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存在泡沫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市场必须要有一定的泡沫,才会让一个产业有充足的环境进行前期的孵化,变得更加成熟,不断孕育创新。但关键,是要看这个泡沫有多大,是否会影响到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曾经接触过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脑系教授宋晓冬、谷歌董事长Eric Schmidt等,在与他们的聊天中,很少有人用非常夸张的词语来表述人工智能的强大,说得都是有关机器学习如何进步的演化史。但在普通人眼中,人工智能却是无所不能的代名词。


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而观念的偏差会造成相当崩坏的结果:一旦企业推出的产品没有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市场会往截然相反的方向走。事实上,上一波人工智能的泡沫破灭,也是由于现实与理想太过遥远,整个产业耗费了好多年才重新崛起。


当然,时间是验证泡沫的最好方式。大部分人工智能类的创业公司大都在B轮融资与C轮融资之间,换句话解释,就是在初步产品落地进入推广期的时间点。这基本上会成为一道分水岭,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便能成为独角兽;经受不住的,便化作泡沫随风而去。优胜劣汰的关键,还在技术。

人才的浮躁与“虚假繁荣”


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人才。在这一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是有话语权的。


麦肯锡发布的《人工智能:下一个数字前沿?》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毫不犹豫地认为,中国已成全球AI发展中心之一。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布的一份《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资料同样显示,全球华人AI人才数量达14万,已经占到全球AI人才总量的6.5%。


中国是AI人才高地,这是事实。然而事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首先,是人才的品质。麦肯锡的报告指出,中国的研究人员在基础演算法研发领域仍远落后于英美同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人才短缺——美国半数以上的资料科学家拥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在大陆,超过40%的资料科学家工作经验尚不足5年。


从现实来看,人工智能尖端人才的确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些人工智能类创业公司的人事负责人坦言,一些国际大牛,全都去了BAT(B:百度、T:腾讯、A:阿里巴巴),有工作经验的人工智能专家都去创业了,创业公司的人才招募路径只有两条:第一是靠找熟悉的朋友、同伴,但数量极为有限,而且会牵涉到干股和期权等核心问题;第二则是招募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这使得不少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公司的人才架构,通常是几个高端人才,加上一群90后毕业生,然而这并不是创业公司的黄金比例。

AI人才数量之谜

 

据统计,全球目前拥有约25万名人工智能核心专业人才,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中国的专业人才与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一数量级的人才储备与当下人工智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相比,供需矛盾显著。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就认为:“人工智能领域充满人才泡沫,过去五年内,真正进入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其实是数得出来的,这与当下的市场情况并不符合。”


有行业人士透露,人工智能领域真正的人才数量是限定的,未来几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那么问题来了,庞大的人工智能行业,剩下的人才都从哪里来呢?


一部分是有行业经验的人才,人工智能事实上是大资料、云计算和物联网所衍生的综合技术工种,反过来说,单一领域的人才输入还是有保证的。当然,有些公司并没有真正招募过人,原来的大资料或者云计算部门,改个名字,就叫人工智能部门,比比皆是,这极大扩充了人才的数量。


另一部分来自各大高校电脑、数学等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人才吃紧,这批小鲜肉的身价也不低,搜狗CEO王小川就曾透露,一个会写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毕业生,动辄就是几万块的月薪,“国内的AI人才市场上已经出现泡沫,直接反映就是获得人才的价格非常高”。

人才的品质、数量跟不上产业发展,人才的价格虚高、鱼龙混杂——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才上的“虚假繁荣”就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泡沫。当人工智能的概念红利和政策红利逐渐消退时,又或者当资本再碰到一个寒冬,这个大泡沫是否会爆破,未来就不得而知了。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