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8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EQ情绪管理 过动会影响社交生活?

30岁的小杰碍于生活经济压力需要一份固定薪水,但在工作上表现平平,不受长官重视,同事也因为小杰总有怪脾气而无法好好相处,为了减少与人冲突的机会,甚至渐渐封闭自我、孤立自己,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不再参加同事的聚会,过着独行侠的生活。

职场上像小杰这样的人其实不算少见,而且很大的原因是来自于孩童时期未被治疗的过动及共病问题,台湾专注力研究学会理事长、资深儿童心智科医师臧汝芬点出重大的关键。臧汝芬表示,过动症不是仅限于儿童时期才会出现,且过动症病人合并的情绪障碍等共病现象,若未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情况下,随着年纪的增长,成人过动症所衍生的婚姻及社交障碍将会是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破坏性情绪失调疾患

可别以为过动儿只有单纯的“好动、难管教、不听话”而已,临床上,注意力不足症若未经正确治疗,后来有机会合并有“破坏性情绪失调疾患”(Dy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DMDD),这类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渐渐出现慢性烦躁不安、发作频繁和剧烈的脾气暴躁,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无法面对与因应,加上无法控制的情绪反弹,呈现严重持续的暴躁,时间一久,甚至会出现畏缩、逃避、易怒、怪罪他人,而导致人际关系严重疏离,社交行为萎缩的后遗症。

这类型的人因为“怒点很低”,常常被周遭的人认为是暴君,没来由的发脾气或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动怒,人际关系与亲子关系自然变得很差。臧汝芬表示,注意力不足与情绪障碍问题,都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并且愈早发现并介入正确的药物与行为治疗才能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上评估的恰当时间点约在7岁时进行会谈与诊断,并通过专业的儿童心智科医师咨询后,提供适当且建议的行为治疗模式来“塑形”,才是最重要的关键。

情绪问题来自於年幼环境养成

但许多家长觉得小孩子嘛,耍耍性子在所难免,但究竟如何知道孩子是焦虑还是闹情绪?臧汝芬举例,如果要解一个数学题,孩子因为不会作答而急着找答案,担心考试被扣分,这种属于“想要找到解决模式的担心”,家长可以视为一时的焦虑;但若孩子开始怪东怪西,认为不会解题都是老师出的太难、上课根本没教,情绪开始难以安抚的情况,这类“对于遇到问题没有寻找正确解决方法”的孩子就要格外小心,很有可能在面对其他事情也会容易有“怒点太低”的问题。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管理情绪!臧汝芬表示,情绪的养成除了先天条件限制,有个别性差异之外,更大的取决因素还是在于家庭环境的建立,若家长本身过度宠溺与高压政策的两种极端教导模式,将使得孩子在成长学习时期,失去了正确的行为观念与道德判断,未来也将严重影响求职与步入社会后的社交生活。

易被误认的慢性忧郁症

在学习生涯时未能有良好的治疗与行为模式建立,注意力不足且合并破坏性情绪失调情绪障碍的病人,因注意力无法集中所以做事没有效率,影响对工作的准确判断,开会时漫不经心也无法做出结论,也可能因为情绪障碍问题,一下子找不到要开启的档案而怒拍桌子或摔东西,让同事面面相觑不敢接近,长久下来,在情绪跑得比理智快的情况下,许多人因此选择逃避不去面对,将自卑感深锁并抗拒与同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也常被误认为是慢性忧郁症。

臧汝芬医师表示,过去常被忽略的成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后来发现存在于工作职场中的还不少,患者常会有自卑感、低成就感、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时间管理不佳、缺乏倾听技巧、喜欢打断他人说话、职场表现不佳,甚至出现婚姻与亲子关系不融洽,严重者会有吸毒或酒精滥用等后遗症出现。

男女表现有些许差异

不论性别,成人患者在心灵上是十分空虚且自卑的,因为无助而容易陷入自我孤立状态,臧汝芬医师建议,专业医师判定病人长大以后有没有合并其他的问题,譬如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酗酒的现象,一旦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患者的共病诊断确定,加上过多怪异的习惯而导致生活不快乐,最好还是让病人能够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及通过治疗师进行行为模式调整。

专业的治疗师会依据不同的病人安排训练计划,多做增加自信或重新或改善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情绪管理和生活管理操练(Coaching),帮助病人改善社会疏离现象,让其更有能力自行正确的处理情绪问题,一旦症状获得改善或是完全消失,则不需再就医。

凡事停看听做好情绪管理

面对生活与工作上的诸多困难与挑战,理智与情绪常处于相互抗衡的状态,为免因压力导致情绪失调成为“暴龙”,专家建议可以先采用“停看听”方式,以时间换取空间,第一步,先将间短暂停止,帮助冷静思考,第二步,用眼睛观察周围人士的反应与表情,借此可以知道别人正如何看待自己,接下来,要注意听现场的情况与动态,必要时要懂得找资源来避免诱发的冲突,千万不能“情绪失禁”,要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刹车系统,否则一旦失守,将导致难以挽回的局面。

当然,也可以利用“替代性思考”予以转移焦点,但这些思维模式的改变,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经验累积,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当然,若能在职场中,找到一位同事给予正向力量与忠实建议者,也不失为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