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10年,在人们学习如何和智能机器人一起生活和工作的同时,社会也将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挑战将会是协助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转换到未来提供更佳机会的其他新产业。
目前积极发展机器人学的5大国家包括了日本、中国、美国、南韩和德国。其中日本政府在2013年编列了2,460万美元补助开发老人照护机器人学的公司。丰田、本田和其他日本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已经能够把病患从病床抬到轮椅上,处理一些洗碗盘之类的家事,以及提供游戏、唱歌及跳舞等娱乐。
值得注意的是,这5大国家都对机器人抱持正面的看法。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则对机器人抱持负面的看法。非洲已经建立了一个机器人学网络,尝试引进低成本的机器人投入教育、研究和产业。就像某些非洲国家跳过有线电话网络的铺设,直接采用行动电话,它们希望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代的机器人,而不必建置许多先进国家常见的工业基础。
机器人现在正变得更像人类,这代表它们能够做一些需要个人化技巧的工作──例如服务性质的工作。这归功于2项发展:
发展1. 机器人模拟现实的方式已经有大幅度的改善
现在有更好的演算法,让它们能够在混乱的真实世界环境中更有效地运作。新世代机器人具有更佳的位置认知,这代表它们能够抓取物品以及智能地和它们的环境互动。
发展2. 机器人现在可以连接云端
代表它们能够存取数据和庞大的资料库,以及学习其他机器人的经验。机器人已经成为网络型装置,可以实现所有加速学习的优点。大数据也大大强化所有机器人存取云端的认知能力。
从电影中看人工智能的发展
从人类的观点来看,机器人现在可以做得比较像电影《魔鬼终结者》中的电子人,而不是电影《星际大战》中的C-3PO或R2-D2的事实,代表它们更容易讨人喜欢。材料科学的进步将会持续,未来的机器人会采用矽、电活性聚合物、磁性流体以及更奇特的材料制成。 机器人现在也具有很多种不同尺寸。一粒沙子大小的奈米机器人正处于开发阶段,未来可以被吞下然后在细胞的层级上,诊断及治疗人类的疾病。光谱的另一端则是超大型装置。世界上最大的行走机器人是德国制的喷火龙,它有51英呎(15.5公尺)长,重达11公吨(1万公斤),可以容纳20加仑(75公升)的道具血液。
目前对机器人学争辩的头号议题是「奇异点」的概念──指人工智能追上或超越人类智能的时点。在《魔鬼终结者》这部电影中,当机器人到达奇异点时对人类发动了战争。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达到奇异点时会发生什么事,仍然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拥护者相信奇异点会推动强化人类的黄金时代,由机器人从事日常庶务并取代我们老化的身体部位。其他人相信实际上比较可能发生的是一种“魔鬼终结者式”的未来,到那时人类会变成机器的下属。争辩仍然在持续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