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多式”是古代玉器的普遍现象,除了上期所介绍的同一题材、形纹互异者之外,相同的品类也会在玉工的巧思之下赋予不同的纹饰,成为同形异纹的设计,如战国晚期—汉代的玉剑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玉剑璏是玉具剑的组件之一,造型多为长方形体,中下方有一个矩形的系绑孔,前后两端如翅膀般向下弯卷,表面雕琢各种纹饰,如规律纹样、浮雕兽形纹、浅浮雕龙纹、高浮雕龙纹及出廓龙纹都是常见的设计。
一、规律纹样设计
战国晚期—汉代的规律性纹样有谷纹、阶梯式连线乳丁纹、V字形连线乳丁纹、丁字云纹、如意云纹及乳丁纹等纹样,雕琢在玉剑璏的表面上会形成整齐的器面。
例如图一为西汉的玉剑璏,此器呈长方体,左右两翼朝下弯卷,下方突出一个矩形的系绑孔,表面顺著器形浅琢长方形的边框,框内布满半球形的乳丁,两两相邻的乳丁之间用横线和竖线连接,成为阶梯式连线乳丁纹。
由于乳丁纹呈棋盘式布局,乳丁之间的阴刻线纹采横向和竖向的形态相间排列,犹如阶梯一般上升或下降,在规律性的纹饰里产生一些变化,使形制规整的玉剑璏具有逐级升降的流动感,是此类玉剑璏的特色。
二、浮雕兽形纹设计
战国晚期—汉代流行用浮雕云纹和谷纹所组成的兽形纹,有的采前方角度取象,有的为高空俯视像,或斜角俯视等多重形态,雕琢在玉剑璏表面者以高空俯视像为主。
例如图二为西汉的玉剑璏,此器亦呈长方体、左右两翼向下弯卷的造型。剑璏左端雕琢一个双眉上扬、鼻梁通直、眼睛炯炯有神的兽面,其后以两两相背的云纹为中脊,中脊两侧连接云纹和谷纹,恰为屈肘的腿部与足爪,整体形成一个高空俯视下、昂首爬行的动物。
此类纹饰以具象兽面和规律纹样做灵活的组装变化,在长方形体上表现平面动物纹,为玉剑璏特有的设计,如扬州甘泉姚庄101号墓所出土的玉剑璏上即有类似的纹饰。
三、浅浮雕龙纹设计
汉代是立体化纹饰的鼎盛时期,除了有各种规律性的纹样之外,还有形象具体的浮雕动物纹,表现在玉剑璏上面的以螭龙纹为主,又可依据龙纹的突起程度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二类。
浅浮雕龙纹如图三所示,此器为西汉的玉剑璏,器身比例虽短,仍然具有长方体、两翼下弯及矩形系绑孔等典型特征,表面浅琢一个边框,框内微微减地,使螭龙纹相对突起于器表上,形成浮雕纹饰,龙纹表面用凹弧面表现昂首扭身的姿态。
由于浅浮雕龙纹的突起程度不高,龙身线条圆转柔和而隐约,因此玉工用桯具在形体弯转处钻磨小小的凹痕,来强化该处的勾转,是此类纹饰的特色。相同的现象亦可见于西汉南越王墓所出土的玉剑璏上。
四、高浮雕龙纹设计
高浮雕龙纹与玉剑璏的组装,隐含了因料施工的巧思。这是因为原始玉料较厚,而剑璏有其固定形制,玉工取得了长方形体所需要的比例之后,便将上方余料雕琢为高浮雕龙纹。
例如图四为西汉的玉剑璏,此器从视觉上可以分为上下二部分,下半部是长方形玉剑璏的标准形制,上半部突起二个高浮雕螭龙纹,大龙以昂首扭身的姿态盘据3/4的器表,小龙环身卷尾蜷缩于一端,透过悬殊的比例呈现攻守之间的戏剧性张力。
除了体型上的对比之外,玉工顺著玉料的厚薄度雕琢龙首、身躯及龙尾,以高低落差强化龙纹的动感,让高浮雕龙纹显得更加矫健有力。相同的纹饰亦可见于山东巨野红土山汉墓所出土的玉剑璏上
五、出廓龙纹设计
出廓龙纹与玉剑璏的组装也是因料施工的结果,这是因为有些玉料呈面宽较大的不规则状,玉工即在省工省料的原则下将其制作为出廓纹饰。
例如图五为西汉的玉剑璏,此器的轮廓并不规则,其中包含一个长方形体,后方以矩形系绑孔提供穿线系绑的剑璏功能,表面浮雕一个螭龙纹,龙首正面回转,双眼目视前方,身躯以S形的曲线作扭身摆尾状,四肢前后开展,跨步前行。
螭龙头部、鬃鬣及尾巴分别突出于剑璏周边,以透雕技法突显脸廓的形状和飘卷翻飞的毛发,为规整的长方形体增加造型上的变化,是出廓玉剑璏的特色。类似的器物亦可见于西汉南越王墓的出土物中。
由于纹饰丰富、工艺纯熟等因素,玉工可以配合器型或玉料进行不同的组装,使战国晚期—汉代的玉剑璏呈现多元化的风貌。而本年度的专文至此告一段落,明年同样以形纹设计专题内容,欢迎读者继续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