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查詢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大师专栏

选择分類:
伊森.克洛斯(Ethan Kross)博士是密歇根大学情绪与自制力实验室主持人,为顶尖心理学家,以科学证据加上真实案例,解释内在对话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工作与人际关系,并提供克服困难的小对话,发挥最佳实力的方法。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他们还认为,如果你聪明又有才干,你可以不用努力就获得成功;如果你失败了,那就说明你并不聪明,努力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所以他们选择不努力,也就离成功越来越远。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智力是可塑的,可以通过教育和努力提高。他们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各种问题、困难和挑战。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更加坚毅,所以更易获得成功。 成长型思维在对话时尤其重要,然而固定性思维的来由经常是受到我们过去的教育、经验所影响而导致的。以萨提尔模式来说,冰山的形成是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在学校教育里就慢慢形塑而成,在水平面下头有一个“观点”的层次,它时常会是框架我们的规条,也会是限制我们全力以赴的羁绊,但反过来说,观点也会是让我们大脑快速运行,与社会接轨的惯例与法则。 如果我们的生长环境里,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经常偏重“结果”,我们的内在就会对“失败”有一个看法,不允许自己犯错,不断的用“自责”干扰自己。卡萝.杜维克认为我们在语言上做一点修正就可以逐渐改变这个思维。例如: talk 1“你说的我听不懂啦”改成 ➡ “我还没理解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 talk 2“我不想再失败了”改成 ➡ “我还在尝试,我只是还没成功而已”。 talk 3“这个太困难了”改成 ➡ “我需要再多投入一点时间跟努力再尝试”。 talk 4“这我不会”改成 ➡ “我会多了解一下”。 纯粹对结果的赞美会导致一个问题,人的内在会认为成功才是唯一价值,因为其他时候做不好也不会得到赞美。这样的内在思维经常会扰动着我们,即便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在遇到挫败的时候还不忘往自己胸口插上一刀告诉自己:“我就是这么的烂。”这实在无助于我们直面困难、克服挑战。渐渐在语言上做一点修正,也有助于强化我们内在的力量,凡事没有失败,只有“我还在路上,只是还没到目标而已”。
在合作与创新决定成败的世界,形成能自由表达、充分参与的文化。全球Thinkers50的最具影响力的教授之一艾德蒙森,针对如何在团队中建立心理安全感,提供循序渐进的操作框架,并以实例说明自由表达、充分参与的文化如何实现。
以前,对于工厂组装线上的作业员或是农场工人来说,恐惧可能有激励效果。一个人在完成这些重复性的任务时,会因速度与准确度而受到奖励。多数的人对于通过威吓来治理的老板,都存有一种不好的印象,而且会把这种老板的形象内化。
如何将经营目标转换成全体员工的经营意志?稻盛和夫:“设定明确的数字目标,转换成员工也听得懂的任务”
成功学大师,《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获选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留给世人生命礼物—向上是一种思维、更是行动原则。
金钱具有许多相反的意涵,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看不到的资产才是财富。二〇〇〇年代中,我当过泊车小弟,当时的风气是,除了氧气,崇尚物质才是最重要的事。
巴菲特从平凡小城奥马哈崛起,成为举世知名的富商。通过传记将生平事迹公诸于世,不只记录巴菲特的成功,也写下挫折与失误。虽然巴菲特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财富,但他对别人的影响,不是他在富豪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而是他的处世原则和智慧。
1986年,詹姆斯.卡斯〈James P. Carse〉出版一本深具影响力的畅销书《有限与无限赛局》〈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卡斯认为在生活的每一方面,我们都参与过其中一种赛局。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