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查詢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艺文飨宴

选择分類:
西周玉器在商代晚期的基础上面继续发展,尤其重视玉器在礼制与德性方面的意义,器形纹饰迥异于前,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本书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庆伟教授所执笔,书中收录震旦博物馆与其他公私收藏的西周玉器二百五十三组件,分为礼瑞用玉、佩饰用玉、丧葬用玉、似玉材质、改形玉器五项,并附导论一篇,内容丰富,论述精彩,引领读者综览西周玉器的文化内涵。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的造形比前朝丰富,除了受外来文物影响而增加的新形制之外,传统器类在造形上也有自体性的特色,如本期所要欣赏的玉壶春瓶即是其中一例。
清代外销瓷达到历史上的巅峰,但与前朝不同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大多自行设厂烧造,对中国陶瓷需求锐减,而欧洲国家则经由海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成为此时最主要的贸易对象。
明代早期实施海禁,曾经繁荣的海上贸易受到打压,瓷器主要经由朝贡贸易和走私活动输出国外,品类以景德镇青花瓷和龙泉窑青瓷为主,直到隆庆皇帝解除海禁,外销瓷才又兴盛起来。 明代外销瓷产地以景德镇及华南沿海窑口为主,产品销售中东及欧洲地区,因为国外人士往往根据产地、港口或船只名字来指称外销瓷,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专业术语,所以本文选择五种器类,介绍明代外销瓷的特色。
震旦博物馆出版玉器发展史系列丛书——《商代玉器》,图录共收录商代玉器二百余件,以震旦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其他收藏者的藏品为主。《商代玉器》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助理研究员蔡庆良博士,专攻中国上古玉器,曾为本馆丛书《汉代玉器》执笔。以在艺术史与考古学的根基上,探讨商代玉器,专论中特别介绍商代出土玉器的情况,并以古器物学研究方法讨论商代玉器,同时以美术史风格分析的观点分析商代玉器的风格特征,并剖析商代玉器制作者的艺术标的及技巧。
明代永乐时期,与中亚、西亚地区交流频繁,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部分青花瓷器以伊斯兰地区金属器作为模仿的对象
元朝由蒙古族忽必烈所建立,领土包含亚洲和欧洲东部,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使外销瓷的生产和输出推上新的高峰。
花鸟纹是陶瓷器的纹饰之一,唐宋时期的长沙窑和磁州窑产品即已开始运用,明代永乐时期盛行用写生技法绘画,配合器形做不同的设计。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以前,位于东北地区的史前文化,以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塚着称于世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