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绘瓷属于低温彩绘,其做法是先在坯胎上面施釉,高温烧成白瓷,再用其他颜料绘画纹饰,低温烧制成纹。由于纹饰位于釉层上方而得名,亦因多色彩料而称之为「釉上五彩」。
此一彩类渊源于金代磁州窑系之红绿彩,到了明代发展成熟之后,一直延续到清代,成为明清时期的重要品类。本文即分金代红绿彩、明正德五彩、明嘉靖五彩、清康熙五彩及清雍正五彩等项目,说明釉上彩绘瓷的概况。
一、金代红绿彩
金代红绿彩是磁州窑系后期的产品,造型以瓶、罐、碗、盘、杯及人物造像为主,纹饰内容多为花卉、禽鸟、游鱼、瑞兽及诗文等等。
图一为震旦博物馆所收藏的金代红绿彩盘,此器的盘口外敞,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盘面如图所示,以三圈同心圆式的弦纹为图框,框内绘画一株折枝花卉,花心朝上,展瓣盛开,叶片前后舒展,是金代红绿彩的典型题材。
此器采粗土细作的方法制作,胎体表面先敷一层白色的化妆土,罩上透明釉后,高温烧成白瓷,再用红色和绿色之颜料绘画纹饰,送入炉内低温烧制,属于二次烧造之产品。
金代红绿彩的画风质朴,民窑风味浓厚,因为低温彩绘附着不牢,容易剥落,出土器物常有铅白现象而不易保存,因此更显珍贵。
二、明正德五彩
「五彩」为多彩之一,颜色不限五种,最早见于明代宣德时期,以青花和红、绿、褐等低温釉彩配合的青花五彩,其后出现完全使用低温彩釉绘画的釉上五彩器。
图二为明代正德时期的五彩盘,此器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盘口微向外敞,器壁以圆缓的弧度向下收窄,盘腹略浅,底下具有圈足,盘心绘画折枝花卉纹,外壁则是折枝桃与禽鸟纹,足底书写「正德年制」四字二行双圈楷书款。
此器的纹饰皆绘于釉面之上,其制作方法是先在坯胎表面施透明釉,高温烧成白瓷,再用红色彩料勾勒双弦纹为边框,绘画纹饰轮廓,书写年款,然后用黄彩和孔雀蓝填涂花叶与禽鸟,低温烧制成纹。
全器以红彩为主色调,黄彩和孔雀蓝妆点局部纹样,呈现正德五彩的特色。
三、明嘉靖五彩
嘉靖时期社会崇尚华丽之美,釉上五彩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产量大增,器形丰富,彩料亦多,常见红、黄、绿之搭配,尤其以红色为主。
例如图三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嘉靖五彩盖罐,此器由四方形的罐盖和罐身组成,盖面隆起,顶部竖立宝珠形钮,罐身呈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之状,器底具有方足,足内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方框楷书款。
盖面绘画莲苞纹、三角瓣叶及云纹,罐身则以三角瓣叶、云纹、龙纹及变形莲瓣纹为饰。所有纹样皆用红色彩料勾勒轮廓,内部填涂红色或绿色,二者交错布局,突显纹饰的形状。
此器的纹饰构图繁复,红彩鲜艳明丽,绿彩粉嫩柔和,皆是嘉靖时期釉上五彩的典型风格。
四、清康熙五彩
清代康熙皇帝重视瓷业发展,派遣官员到景德镇督陶,提升官窑水平,开发新的釉彩,由于低温蓝彩和黑彩的运用,使釉上五彩获得突破性的成就。
图四为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盘,此器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盘口往外翻折,器壁圆弧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胎体坚硬细白,釉面清亮,折沿处环绕一圈锦地纹,盘面绘画莲塘水鸟为主纹,足底书写「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双圈楷书款。
纹饰普遍用墨黑色的彩料勾勒轮廓,内部填涂红、绿、黄、紫、蓝等低温釉彩,其蓝彩呈色深浓或浅淡,质感与釉下青花不同,绿色部分亦有深浅变化,笔触精细挺拔,设色沉稳明亮,摆脱早期红绿彩的限制,开创釉上五彩的新局面。
五、清雍正五彩
雍正皇帝雅好艺术,非常重视瓷器品质和美感要求,因此官窑产品质地优良,风格独树一帜。
图五为清代雍正时期的五彩罐,此器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口沿微敞,颈部收窄,肩部圆缓向下倾斜,腹部深如圆筒,腰部以下收窄,表面以五彩为饰。肩部环绕一圈锦地串枝菊纹,腹部绘画侍女和小童组成的庭园人物图,器底书写「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青花双圈楷书款。
此器的纹饰多以黑彩勾勒轮廓,内部填涂红、绿、黄、紫、黑等色料,其中以绿彩为主色调,颜色深浅有致,红彩鲜明而不浓艳,画面留白较多,笔触纤细柔和,风格淡雅秀丽。
釉上彩绘瓷经过金代、明代及清代的发展,彩料种类与绘画方法都随着时代而演变,产生风格殊异的作品。下期将以釉上、釉下彩绘瓷为题,介绍青花五彩和斗彩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