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9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2019创新人才 别等到机器人追上来那一天

“机器人”会不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几年前还是个假设性的问题,现在可不一样。人类下一波有价值的工作在哪里?企业经营者、工作者自己要先思考清楚,准备好应对了吗?

 

「搜狗」携手「新华社」,在2018年11月推出第一位「AI(人工智慧)主播」。这位AI主播是从真人主播邱浩的播报片段中,撷取声音与影像后,经过语调、唇形、表情的比对合成技术,让AI主播可以自动播报任何其他新闻。

 

如果要固守传统,你可以挑剔AI主播的首次登台,眉毛、眼球、嘴唇的摆动都不够自然,表情和真人主播比起来显得僵硬。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科技进步的速度,将很快改善这些细节,让人难以分辨「真人」与「AI」的差别。AI的「缺点」越来越少,那麽「优点」呢?他不但能播报中文、英文的新闻,还能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持续播报不喊累。如果未来阅听大众接受AI主播的比例越高,科技对「新闻播报」很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不只是媒体业,2019年是「人工智慧」在许多产业遍地开花的一年,因为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门槛降低,「机器人」抢走「真人」的工作不再是科幻电影里面那遥不可及的剧本,它已经是现在进行式。

人工智慧的浪潮是危机,也是转机

过去几年,我参与行销业务团队组织改造、转型变革的过程,感触特别深刻。销售循环(Sales Cycle)中重复性高、附加价值低的工作,逐渐交由软体系统、管理工具来执行。过去业务人员会抱怨行政作业(paper work)太烦人,但是当机器帮忙处理了大量行政作业后,业务人员就必须扎扎实实的受到检验。那些机器做不到的工作像是:跨部门协商、冲突化解、危机处理、议价谈判、客诉沟通等,从来不是容易的差事。而这些挑战会把「好」与「坏」的业务员差距快速突显出来,无所遁形。

 

所以机器人终究会抢走真人的工作,只是早或晚、多或少的问题罢了。重点是人类下一波有价值的工作在哪里?企业经营者、职场工作者自己要先思考清楚,才不会突然措手不及。

 

对抗拒改变的人来说是危机,因为机器人把没有价值的工作拿走之后,学习新观念、新技能都需要跨出舒适圈,对他们的冲击很大,很容易因为适应不良被淘汰;但是对勇于改变的人来说是转机,因为市场、职场都会在新的游戏规则下重新洗牌,你要占据到什麽位置、扮演什麽角色,由自己的企图心高低来决定。

「改变」什麽,哪些工作习惯是可以「调整」?

一)扩大资讯来源。

网路崛起之前,资讯的力量掌握在少数媒体手上,当时有不少所谓的「权威媒体」,但是如今资讯的力量已经分散到许多分众媒体、自媒体(专业人士)。在这个媒体百家争鸣的时代,要快速掌握情报,甚至避免被单一资讯来源误导,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有多方的资讯来源。以工作上的专业领域来说,我建议至少选五至八个新闻网站或专业人士的部落格,当作固定的参考资讯来源,确保自己随时抓紧市场脉动。

 

二)重新回到「人」的价值

既然「抢工作的机器人」都已经兵临城下,对人们手上的工作虎视眈眈了,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哪些事情是CPU(电脑中央处理器)再快、记忆体容量再大,也难以抢走的工作?我想答案都在「人」的身上。电子商务发展到极致后,人类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到街上逛一逛,做些没效率、无意义的事打发时间,我认为届时「服务业」会重回经济发展的主轴。

 

三)「抬头环伺」比「埋头苦干」重要

几年前一位行销人员告诉我,他准备研究某一个行销工具(平台),在不借助外部力量或谘询的情况下,要独力把行销工作做到专精,这是老板给他的任务。我听了不禁为他捏一把冷汗,因为「埋头苦干」没有不对,只是若没有同时做到「抬头环伺」,时间与资源丢到同一个篮子里,风险非常高。果不其然,他倾全力学习与经营的工具,不出两年时间更改流量曝光机制,原有广告预算创造出来的ROI(投资报酬率)几乎是腰斩。而他们对其他行销工具与方法的了解甚少,已经落后同业两年时间。

 

四)管理的关键在「未来」而非「过去」

有些业务团队花大量时间检讨「过去」的业绩结果,不过马拉松式的会议没有产生新的做法,「未来」该怎麽做,团队一样无所适从。未来环境变动越快的情况下,过去的历史纪录会越来越不具参考价值,有时候成功经验反而还阻碍前进。不管是管理者或第一线同仁都要意识到,能够对未来提出具体的想法、作法,才是最有价值的。

五)执行的重点在「修正」而非「一次到位」

所有公司都希望找到执行力强的人才,这无庸置疑。然而在变动快速的情境下,我认为「执行力」还有一项配套要素,那就是「边执行、边修正」的能力。道理很简单,环境变化快到「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什麽,当下还不清楚,所以赢家不是一次到位的先知,而是快速修正错误的执行者。好的执行者既要掌握公司的「底线」在哪里,又要懂得持续调整修正,两者缺一不可。

 

在变动快速的环境下,没有什麽是不可挑战的规则,也没有永远安逸的保护伞,人才的流动会变得更透明、更公开。包括LinkedIn、Netflix等科技公司都曾经对媒体公开表示,他们不但不介意在职同仁评估其他的工作机会(找工作),还愿意提供必要的协助,只要对同仁职涯发展有帮助,企业不一定得是同仁一辈子的避风港。这样的态度,充分诠释未来人才市场的趋势:开放、弹性、多元、变动。

我们能做的就是拥抱变动,勇敢大步向前迈进。别等到有一天回头,「机器人」已经紧追在后,那恐怕「真人」是哪里也去不了了。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