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5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企业永续创新的关键要素 將ESG融入创新内涵

新兴科技改写竞争的规则,大数据、演算法、AI人工智能为企业迎来前进蓝海的新契机;在ESG理念的加持下,具备前瞻视野的公司,将实现永续经营及长远获利的目标!每家企业都想创新求变,以下五个关键重点,提供企业经营者参考与省思。

Q1:如何让团队拥有创新动力?

➡打造“人才密度”是团队创新的原动力

谈到创新,不能不提广受大众欢迎的“追剧神器”Netflix,2001年公司濒临倒闭,Netflix意图以5,000万美元,寻求百视达(Blockbuster LLC)并购失败,在裁员三分之一的窘境下,发现“集中人才密度、追求最高表现”的成功秘诀。

借由集中人才、建构“零规则”的组织文化,让团队有效率运作、并激发高度的创新动能,Netflix摆脱租片业的传统模式,开创影音串流平台的庞大商机。

Netflix经历“DVD邮寄租赁”、“串流媒体”、“原创内容”、“实况活动”等四个阶段的创新过程,2024年年收入达到390亿美元,全球会员人数超过3亿人,借由打造“人才密度”,Netflix实现了巨大的成功。

AI霸主辉达(Nvidia)在招聘策略上,同样秉持“不计代价,挖角最顶尖人才”的原则,并要求主管延揽比自己优秀的人才,在快速揽才的前提下,如果新员工无法缴出成绩单,也会果断开除!

想要拥有创新发展的DNA,除了经营者的理念外,最重要的是要建构“高人才密度”的团队。

Q2:成功创新者的共同特点是?

➡创新是一场革命的豪赌,并义无反顾坚持理想

辉达以绘图晶片起家,创办人自传中曾记载一段在CPU加入“可用程序控制着色器”的抉择与赌注,为了改善游戏场景的光影效果,创办人敢于牺牲获利,冒着初期使用者不多的风险,毅然投入研发,他说:“如果我们不创新,我们的产品就会变得普通,失去竞争优势,公司必然无法生存”。

辉达营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动荡起伏的过程中,能过关斩将、不断超越竞争对手,凭藉的就是持续突破困难,挑战不可能的创新。

辉达一赚到钱,就会立即孤注一掷,把钱砸入新技术;这些技术要不带来运算革命,要不就功亏一篑!

从游戏显卡跨足AI人工智能的领域,创办人向团队贯输O.I.A.L.O(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的理念,把握“一生一次的机会”,他以身作则,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每周工作六天,为了实现AI的奇迹,即使满头白发,却更加卖力工作。

所有成功创新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营者坚持崇高的理想,同时义无反顾、身体力行的跑在团队的最前方。

 

Q3:如何看待创新过程中的错误与失败?

➡企业应容许错误与失败,形成鼓励员工犯错的文化

推动创新求变的过程,许多企业标榜容许错误与失败,甚至营造鼓励员工犯错的文化。然而,从顶尖企业的成功故事中,我们得到面对“错误”的正确态度与内涵。

“Google容忍错误与失败,是对能力优秀的人;Google鼓励冒险失败,因为有信心大部分员工具备卓越及反省的能力,认清“建设性失败”与“无建设性失败”的差异;组织要赞扬的是学习(相对失败的成本而言,产生的价值与信息),不是失败!”

辉达对于失败的处置更为犀利;创办人从不私下沟通问题,对于错误与失败,他公开指责,甚至不留情面的严厉斥责,他认为“在会议上,当着所有人给予回馈,是一种学习,让所有人都从错误中学到教训”。

这样疾言厉色的行为,似乎践踏了员工的尊严,但也在直言不讳的冲撞中,让问题公开揭露、迅速处理,让员工与公司变得伟大。

如果错误与失败无法避免,快速过度与汲取教训,绝对是孕育创新的重要养分。

 

Q4:企业创新有无秘诀与公式?

➡创新没有公式,自由发想与强势领导都能展现成果

3M的传奇人物,前总裁威廉.麦克耐特(William McKnight)1940年在3M成立“创新部门”,给予员工自由运用15%的工作时间,从事有兴趣的研究;无穷的创意为3M打造了便利贴、反光膜、无碳纸、防尘口罩等热销产品,创造优渥的获利。

Google仿效3M的精神,形塑“20%时间”的文化,让员工自主研发,而这项立意良善的方案,却有正反两方不同的评价。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不同经营模式、不同情境,创新都有变与不变的做法与策略。

因应速度的竞赛,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Elon Musk)运用“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来解析问题。

经营者要求团队成员投入高工时,义无反顾、使命必达的完成挑战;结合一群顶尖工程师,令人惊艳的产品风光登场,造就科技伟大的成就,也让企业与个人得到巨大的成功与财富。

一家崇尚速度与高效的企业,能快速摆脱错误的羁绊,迅速跨越成功的终点线。

 

Q5:如何达成获利与永续双赢?

➡创新与ESG相辅相成,达成获利与永续经营的目的

台达电子(Delta Electronics),早期从事变压器的制造,1990年代被外界认为是高能耗产业,并被贴上“污染大户”的标签,创办人郑崇华及总经理郑平为了洗刷污名,以发展“绿色科技”为宗旨,强调“不应只是遵守环保法规,而应该领先业界,让环境与企业一起进步”。

2024年台达电市值突破一兆元台币,ESG没有成为企业的包袱,反而成为创新转型的获利动能。2024年1月22日台泥股东会,董事长张安平扛着40公斤的水泥出场,除了强调传统水泥产业的经营艰辛外,也展示台泥七年来重视环保、推动低碳的成果与决心。

张安平强调:“台泥将持续推进水泥技术的改进、设备改造,并在非洲、欧洲投资开发低碳产品,以实践台泥的承诺,推动减碳”。

把ESG当成永续创新的机会,而不是成本,有使命感与远见的经营者可以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将ESG融合到创新的内涵中。

要植入创新及ESG的DNA,端赖经营者以身作则来驱动,兼顾ESG的创新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有以下四个关键的优势:

 

❶永续产品与商业模式

❷节能减碳与循环经济

❸ESG投资与品牌价值

❹供应链管理与数字转型

 

21世纪是人类史上进步最快速的时代,从比尔盖兹、贾伯斯、贝佐斯、扎克.伯格、马斯克、马云、雷军等创业典范写下脍炙人口的成功故事,引领人类开启新的视界,也为世界历史写下新页。

创新结合ESG是时势所趋,企业要达到获利及永续经营的目的,除了要有创新的灵魂,更要积极回应世界趋势及社会的需求,让环保与盈利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