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和无法成功的人只有一线之隔。问题在,当走不下去时,“这之后”才是一切的开始。在“这之前”大家都会努力,但是却越不过“这之后”的这条线。虽然也付出了和他人同等的努力,但在“这之后”,却会因为“办不到”,而前功尽弃。
卖产品时,如果只要求部属卖收银机、卖影印机、卖个人无线电是卖不掉的。要成功争取到顾客,必须具体地思考策略。如果只用一般的接洽联络,一定会吃闭门羹见不到面,而且也不会购买。重点是这种状况该怎么办?如果是:
“你去找了那位客人吗?”
“去了,但失败了。”
“哦,好。”
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要思考该怎么做才能和竞争对手一样销售成功。如果顾客不肯见你,那么方法之一是,半夜清晨去找顾客都可以,一直交涉到顾客愿意见你为止,必须见到那家的店长。假设店长早上七点出家门,时间到了就等在他家门口,边走边交涉,“店长,请给我时间,一分钟也好。我是这家公司的人,已经拜访您好几次了,拜托您拨冗看看我家的影印机好吗?”
这时不单是推销“用我家的影印机,可以省下多少费用”就可以了,而是要想如果今后必须创造几亿元的业绩,就必须动脑筋了。一旦动了脑筋,则可以想出许多人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努力创新了。上司交代要销售,如果只做销售的动作,就绝不可能卖得掉。销售商品必须要有独特卖点,要有特色。由必须卖掉的心出发,创意才能涌现而出。
要思考极好的办法,绝非领导者一人办得到。领导者召集部属,晚上开会讨论,说“该怎么销售,有没有什么好想法。我想到了这种方法,你们认为如何?”等等,要集合大家的智慧来想出策略。想好策略之后再一一付诸行动,必须要不屈不挠地来进行工作,这需要相当大的努力。拚命地思考过后,就要以超强马力付诸行动。付诸行动的结果如果不够理想,就要再进行思考,加上努力创新再次行动。就要这样不断地反复,而且必须不断地持续下去。
做事会失败的人总会抱怨“做了也没用呀”;相反的,会成功的人则会热情地思考,并付诸行动。虽然结果未必一定成功,但他们会立刻反省并再度思考,调整后再付诸行动。拥有这种不断反复韧性的人才是最终会成功的人;无法成功的人到一半就开始抱怨“做了也不成功”之类的话。一般状况下都不容易成功了,更何况抱怨一出口,气势必定消失,接着就一败涂地了。
成功的人和无法成功的人只有一线之隔。听到成功的人说的话后,大家都会认为“我也做了同样的事”,会想到“为什么我不成功,而他却成功了。这社会不公平”。其实并没有不公平,问题出在失败之后。因为失败之后,才是一切的开始。一般人都会努力到失败之前,但是却无法超越那条线。我可以做到和他人相同的努力,但之后做不到。于是一句“做不到”就结束了。
挑战新事物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人非常顽固,有常识才会有动作。因此,我才要破除掉大家的常识。现在的你们,会认为每个人做到五百万元业绩就够了,大家都用常识在思考事物。“常识”二字,就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一般事物。因为你们想的是,每个人的业绩,再怎么努力就是这样了。
例如,业绩不好的业务员们就会聚在一起,说些“别人五百万元吗?我们三百万。唉呀,半斤八两啦”来互相安慰。但是,如果其中有人一下子卖了一亿元,那他对于三百万、五百万业绩的人,自然会浮现“你们在搞什么,是不是都在混呀?”的想法。
学校也一样。好学校也不全是优秀学生。出现了某个优秀的学生时,大家就会被他带动往前走。棒球队也一样,有优秀的选手时,全队会被带动成为强队。相反地,如果都是些不怎么样的人,那全队就会一起沉沦。因此,公司里只要有某人大幅地拉高了营业额,大家就会被带上去,整体就会成长。
我常提起一则关于将领克服困难的故事。曾经有位成功将领,为了潜到敌军布阵后方,和手下的士兵们从陡峭的断崖绝壁爬下去,身穿漂亮甲冑的士兵们,大都犹豫不决,并异口同声地说,“这很危险,这里骑着马不可能下得去。”此时,这位将领看到了从断崖下去的鹿群,说道,“鹿四足,马亦四足,何以不能下?”于是打了马一鞭说道,“随我来!”便身先士卒,一口气骑下直到崖底。换句话说,就是尝试着超越大家认为无法超越的地方。而超越过的人便名留青史了。
以常识来思考,一般人会说,“这不可能,骑马下崖必定摔死。”不肯下去才是常态,而这就是凡人。而先告诉自己该怎么做,认知现在自己所处的立场,设定出该达成的目标,接着再看看自己拥有的兵力和自己所有的武器,拚命思考该如何做才能达成目标,就是最后成功的人。学校的成绩差无所谓,成绩好坏毫无关系,只要拚命认真思考,要思考到最后。只要想透了,就会有很好的灵感涌现。
销售的例子上,先跟部属讨论,再展开业务活动。过程中要反复思考“产品卖不掉,是见不到对方所以卖不掉,还是品质不好才卖不掉?究竟是哪里不好了?”,不要认为已经不行就半途而废,多少次都要做下去,那结果就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