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持续进化、全球景气低迷、组织架构极简化,最为人力资源专家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AI来了,我还有工作吗?AI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焦虑,不少中高阶主管午夜惊醒。
这些年我协助超过百家企业在全球招募与培养关键人才,也在非营利组织推动大学生就业与职涯赋能。根据我的观察—未来的职场淘汰赛,已悄悄开打。我从实务观察出发,协助企业领导者与职场工作者掌握以下三大关键——“未来的职场趋势”、“企业对人才的重新定义”,以及个人可立即采取的“职涯调整策略”。

Q1:你是否已身处“职场冰河期”?
我们熟悉的“稳定职涯”模式,正逐步瓦解。面对经济结构调整、成本提高,许多老板心中其实早有答案:不是不想用人,而是不想用没价值的人。尤其在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企业不再以“资历”决定去留,而是以“价值创造能力”衡量人才的贡献。
疫情后的经济复甦仍然疲弱,我与许多企业主对话发现,许多企业早已进入“撑着但不赚钱”的阶段。你以为的稳定工作,只是老板还撑得下去;等现金烧完、资金断裂时,就是下一轮裁员潮的开始。因此,你需要思考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创造营收,才是你能否续留企业的关键。目前正经历“职场冰河期”,要再就业必然是难上加难。你在老板眼里的价值,决定了你能不能撑过这波冰河期?
Q2:我的工作是否很快就被AI取代?
我深信AI会淘汰不会用AI的人,因此我在演讲中或文章中经常反复强调:“你不需要变成AI专家,但你需要与AI共舞。”
以我自己为例,前些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星云大师〈最后的遗嘱〉与管理间的连结。我除了自行创作也同步让AI参与分析,结果AI列出的十大观点中,我选择中了其中六项放入我的文章中,比我自己的观点还要多,最终的专栏文章包含了我与AI的观点,两者结合之后,文章的含金量以及对读者的价值就从加法,变成了乘法。
请务必记得我反复强调的重点:AI会取代很多人,但是究竟优先被取代的是谁?答案很简单:“不会用AI的人,将被会用AI的人取代”。
Q3:工作的定义正在改写,你跟上了吗?
过去一份工作做十年是稳定的象征,现在?恐怕是缺乏竞争力的标志。雇佣关系多元化,是人力资源领域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要的课题:全职、兼职、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外包、顾问,自媒体工作者等,都在取代传统的“正职”概念。职场形态的多元化,正挑战传统人资管理的逻辑。企业用人思维,也从“雇人”转向“借力”——如何以最小固定成本,整合最有效内外部资源。老板不在意你是哪一种身分,他只在意你能不能“用最小的资源,帮他创造最大的价值”。
未来用人的趋势,会更关注成果而非工时、贡献而非职称。对个人而言,代表的就是:若无法明确定义自己的价值与贡献,便容易沦为在职场冰河期被淘汰的人。
Q4:焦虑时代,你该从哪三条轴线升级?
通过《职场能力白皮书》调查发现,我们观察到大多数职场人有三种典型焦虑:不知道自己该补什么技能、学了很多但没明显成效、不确定努力是否能转化为回报。我建议每个人应该针对以下三个轴线来进行职涯升级:
❶单点突破:找到一个你热爱、有天赋、且市场愿意为之付费的技能,做到专业可被辨识、价值可被衡量。
❷多点触发:有意识地跨领域连结,建立自己“知识边界以外”的对话能力。
❸持续输出:你的价值来自于“对别人有用”。将所学通过分享、教学、自媒体等方式转化为个人品牌,并与市场对话。
Q5:顶尖人才的共通特质,你具备几项?
这些年来我面试过无数字企业高管、年薪数百万的职场菁英,发现他们身上有八大共同特质,其中前三点尤为关键:
1. 正能量
他们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能量,在变局中保持冷静、自我激励。例如:我推荐“4-7-8呼吸法”(深吸4秒,屏住呼吸7秒,用8秒把气吐完),帮助自己情绪稳定的简单好用的方法。
2. 量身订制
不论是对待顾客、同事,或是职场输出,他们总能让人感受到“你不是其中之一,而是唯一”。这是一种细节与人味并存的职业美学。想让人过目不忘,你必须与众不同!
3. 梅迪奇效应(The Medici Effect)
优秀的人不会只困在自己的专业圈与舒适圈,他们会主动跨业、跨界吸收灵感与经验,形成独特的综合竞争力,正如“梅迪奇效应”所说:创新来自异质碰撞。这一点我深刻认同!
若你想成为职场顶尖的人物,“同理心”、“公众演说”、“逻辑思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Q6:哪几个行业仍有发展潜力?
我经常被问到,现在到底还有哪些产业是未来较看好的赛道?我个人更看好的是行业融合有以下的趋势:
科技+人文 / 绿色+智能 / 健康+场景
➡结构性成长行业(受大趋势驱动):
AI / 高科技:智能制造、AI应用、大数据、半导体
大健康:生技、长照、心理咨询、保健食品、新药研发
宠物经济:饲养、医疗、美容、陪伴服务
永续发展:绿色能源、核聚变、电池回收、智能物流
➡人味难被取代行业(需同理心与感知力):
教育与职涯教练、美学与设计相关、餐饮与私厨、游戏与电竞、自媒体经营与个人品牌
Q7:为何公益是最强投资?
“成功人士”最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投入公益。因为公益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利他”,也是建立人脉与信任快速且长远的方式。你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大部分的企业家都有一颗公益之心,很多老板甚至会成立基金会,长期回馈社会。
很多人把公益当成是“有余力时的选项”,我倒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参与公益反而是对职场人的“职涯投资工具”。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你将有机会认识很多大咖。你想赚钱,你需要知道“赚钱的本质是利他”也就是为他人创造价值。而公益的本质,同样也是利他。
未来没有标准答案,职场也没有标准赛道。但你可以选择学习与探索,与人连结,成为那个能够适应变化、拥抱成长的人。工作从来不是一场“先到先得,持久占位”的比赛,而是“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竞赛。愿你在风起的年代里,不只是稳住自己,而是成为能带动风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