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开始制作青花瓷时,缠枝花卉即是主要的纹饰题材,明代洪武、永乐及宣德时期都延续此一传统,但在花卉种类与绘画技法上加以变化,配合器形塑造出不同的风格。本文择取茶壶、碗、洗、罐及军持等品类,说明宣德时期缠枝花卉的形纹设计。
一、莲花纹茶壶形纹设计
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壶种类不少,器身有高有矮,高度介于13~35公分左右,壶腹呈圆形或梨形,表面绘画各种纹饰,缠枝花朵大多绘于矮小型的瓷壶上。
例如图一为宣德时期的青花茶壶,此器包含壶盖和壶体二部分,壶盖上方有宝珠形盖钮,壶体呈直口、短颈、鼓腹、圈足外撇之状,左右两侧附加曲柄和长流,颈部与壶流之间用云形板加固。
茶壶表面布满青花纹饰,盖面为折枝花卉,颈部为圆点纹,曲柄勾勒卷草,壶流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双线方框直排款,腹部绘画壼门纹边框和缠枝莲花纹。
由于茶壶的腹部被曲柄和壶流分成二半,所以莲花纹采「前三朵、后三朵」的形式平均排列,花朵之间用纤细的枝叶相连,使前后二面的缠枝莲花纹既成独立的画面,又能环绕为整体。
二、芍药纹碗形纹设计
宣德时期的青花碗呈敞口、弧腹之状,底下具有圈足,碗体内外皆可绘画纹饰,缠枝花卉大多绘于碗的外壁上。
例如图二为宣德时期的青花碗,此器的口沿外敞,器壁较斜,外表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纹饰。碗口环绕一圈梅花形的朵花纹,腹部绘画缠枝芍药,近底部为壼门纹边框内填蓝彩白珠纹,足墙也以朵花纹为饰。
缠枝芍药由八枚花朵所组成,每朵芍药皆采斜角俯视的角度取象,层层叠叠的花瓣朝外展开绽放,彼此之间以纤细的枝条相连,分岔的枝叶往各个方向伸展,与主枝或有交错,构成缠枝式的纹样。
由于碗的腹部不深,外壁面较窄,所以花朵作横向单排环绕一周,单一的角度取象与平均排列的形态呈现出稳定的规律,拉长的叶片起伏如波,营造出受风吹拂、随意翻转的动感。
三、缠枝花卉纹洗形纹设计
宣德时期的青花洗有浅腹和深腹二类,浅腹青花洗多呈葵花形,表面分区绘画龙凤纹,深腹青花洗为圆形,表面常以缠枝花卉为饰。
例如图三为宣德时期的青花洗,此器的口沿外敞,腹部略深,外底平整无釉,器身内外布满纹饰。口沿内侧为带状花卉,内壁绘画缠枝莲纹,内底勾勒回纹为图框,框内绘画八瓣花形,瓣片内部填饰杂宝。
洗的口沿外侧绘画八束折枝花卉,折枝花朵呈横卧状,以相等的距离排列,居间穿插「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向楷书款,外壁绘画缠枝花纹,近底部以一圈菱形纹和圆圈纹相间为饰。
缠枝花卉由莲花、牵牛花及牡丹花等花卉所组成,花朵朝上仰放,彼此之间以斜曲的枝叶相连,由于器壁较宽之故,分岔的枝叶有上下伸展的空间,纹饰布局比较繁密。
四、四季花卉纹罐形纹设计
宣德时期的青花罐呈大圆口、短直颈、腹部圆阔之状,腰部以下收窄,器底具有浅凹足,缠枝花卉大多位于腹部,作为全器的主要纹饰。
例如图四为宣德时期的青花罐,口沿凸唇处勾勒一圈细弦纹,颈部环绕卷草纹,卷草用细线勾框、局部填色的方式绘画,以一个涡卷为单位,采逆时针和顺时针相间排列。
罐体腹部用壼门纹边框内填蓝彩白珠纹来装饰肩部和底部,偌大的腹壁则以缠枝花卉为饰。牡丹、菊花及茶花等花朵由侧视、俯视或斜角俯视等角度取象,产生各种不同的花形。
由于器面宽广之故,花朵采上下左右交错排列,曲折回绕的枝叶将一枚枚花朵连结成片,以「数大便是美」的概念与圆阔的器形彼此呼应。
五、缠枝花卉纹军持形纹设计
宣德时期青花军持的造形,呈盘形口、长颈、溜肩、鼓腹之状,腹部附加长流,底下有喇叭形高圈足,各个部位皆有不同的纹样。
例如图五为宣德时期的青花军持,盘口内部和长流以缠枝花卉为饰,口沿外侧勾勒弦纹,颈部及腹部绘画缠枝花朵,腹底环绕朵花纹及壼门纹边框,圈足表面则以弦纹、回纹、花瓣纹、如意云头纹及圆圈纹为饰。
由于军持的颈腹部呈上窄下宽之状,所以缠枝花朵采上下交错的形式分为三排,并用倾斜回绕的枝叶互相连接,在其他规律纹样的衬托下,凸显轻快活泼的动感。
明代宣德青花鱼藻纹以平均分配、对称穿插的形式为样稿,配合器面形状与高度增减纹饰的元素,颇富巧思与创意。下期将以缠枝花卉为主题,介绍此类纹样的设计概况。